北上广的白领们,离破产只有一天时间!
本公号转载文章旨在学习交流,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异议,敬请后台联络我们,议定合作或删除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非常感谢!
你获得的一切,究竟是来自于自己的能力?还是只是大环境的恩赐?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,你有没有足够的个人能力去应对?因此,每个北上广的白领都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:1. 把我名片上的公司名字划掉,我还剩下什么?2. 离开我所在的平台,我还能做什么?
一、上一辈——莲花牌味精
莲花味精厂,是董明明母亲一生努力与奋斗的全部。
董妈妈本来是个农民。1992年,她东拼西凑了近一万元的巨资,托关系买了一个莲花厂的招工指标,才得以进厂当工人,端“铁饭碗”,摆脱了农民的身份。
进厂后,董妈妈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,她辛苦工作,很快成了有下属的班长。
加之莲花味精发展迅速,1998年还在上交所挂牌上市,董妈妈的90年代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时代。
在当时,县城人均收入普遍不高,而莲花味精的工人月薪能拿到好几百。短短几年,董妈妈就花2000多块钱置办了大彩电。
转眼进入21世纪,市场竞争日渐激烈,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网络上开始传言:“千万不要多吃味精,味精吃多了很容易导致癌症。“慢慢地,莲花味精的销量开始下滑。而集团投巨资研发的”小麦替代玉米生产味精”的新技术也未能攻关,宣告失败。再加上积累多年的“三角债”问题 ,莲花厂逐渐走入深渊。
渐渐地,工资开始拖欠不发了。有时候,甚至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薪水。种种猜测在车间里蔓延开来。
终于,在2010年董妈妈50岁时,根据厂里制订的提前退休人员政策,在“组织的安排”下,她含泪办了手续,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工作了将近20年的车间,开始了每月领取260块补助的生活。
2015年,莲花味精已经无法再继续运营,最后政府出面协调,直接破产保护了。
董妈妈又被打回了“原型”——农民,尽管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,后来慢慢也接受了自己的“新”角色。
只是闲下来的时候,她依然会回忆在味精厂车间的青春岁月,虽然味精厂的厂房已然无影无踪。
这是发生在上一辈人身上的故事。
二、八零后——高速公路收费员
中国的高速公路收费高服务差一直备受诟病,但收费员这个工作却是多少人请客送礼都不一定能进去的好职业。原因很简单,就是事少钱多。2012年的新闻是,收费员已经算是高速公路岗位中的”清水衙门“了,每月工资七八千都不稀奇,还不包括旅游费、奖金等福利,年薪接近10万。
是啊,每天只需要坐在空调房里,不需要思考,只需机械式地说”你好,请缴费“,每个月就有远高于当地人均水平的薪水。
谁不想去?
但凡事都有变数。今年初,河北唐山市政府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:把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。
这事可谓大快人心,群众们都拍手叫好。但是有些人却不满意了,这些人就是收费员,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里显示,这些收费员围住了领导要一个说法,在人社局已经按照《劳动法》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,要求政府解决工作。
她们非常理直气壮,她们振振有词,她们说,“我今年36了,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,我现在啥也不会,也没人喜欢我们,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。”
是啊,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,可是你在收费站里舒舒服服地挥霍青春时,可曾想过未来?
这是发生在八零后身上的故事。
三、当下——排队中的北上广白领们
北上广的白领们对这样的故事大致是不屑的。毕竟他们处于社会食物链的上层。
工作上,她们就职于世界五百强,用iPhone管理自己每天的日程,上午和日韩电话会议,下午和欧洲视频会议,晚上还要跟老美吵架。打电话要用头戴式耳麦,说话必须中英混杂:Vincent啊,你这个case的deadline马上就overdue了,你再不push的话我可要escalate了啊!出差时能坐飞机就不坐高铁,谁让高铁没有金银卡专属休息室,谁让高铁没有金银卡专属登车通道?宾馆只住国际连锁品牌,兜里一堆SPG, IHG, Hilton, Marriott金卡,别人还在纠结携程的价格含不含早餐时,她们的专属销售早就帮她们预留好了未来两个月的房间。
生活上,按揭了一套房子,得益于房价起飞之前就早早下手,每个月的那点房贷公积金就可以cover。有一个或者两个可爱的孩子,每天在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里花巨资打鸡血。寒暑假必定出国度假,日韩马代早就玩腻,欧洲北美就是农村,现在流行的是冷门偏门,比如南极,再不济也得帕劳看水母或者肯尼亚研究动物大迁徙才行,要不怎么才在朋友圈里彰显自己的卓尔不凡?
和北上广的白领们相比,其他人过的那根本不是生活,充其量是活着。
然而,一切果真都如此美好吗?
在三体第2部《黑暗森林》里,智子曾经面对全部被赶到澳大利亚的人类这样说过: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,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,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人类有了一种幻觉,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。
把这段话延展一下也同样成立: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幸运,特别是在这个任何人都可能被随时淘汰的时代中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一部分人有了一种幻觉,认为他们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得的。
上面的第一个故事,董妈妈也曾经辉煌,也曾经是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,并且她因此非常努力地工作。那时,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工厂会发不出工资,她自己甚至会被辞退。
上面的第二个故事,收费站收费员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,还要托关系送礼才能得到,全是拜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所赏。当心安理得享受政策红利的时候,她们的人生正在慢慢沉沦,最终被时代所淘汰。
这些人没有明白一件事:你获得的一切,究竟是来自于自己的能力?还是只是大环境的恩赐?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,你有没有足够的个人能力去应对?
因此,每个北上广的白领都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:
1. 把我名片上的公司名字划掉,我还剩下什么?
2. 离开我所在的平台,我还能做什么?
对于公司来说,公司需要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替代性非常强的螺丝钉。这些螺丝钉并不需要有创造性或者突出的个人能力,只需要按照流程完成规定的动作即可。换言之,是公司的流程和管理层的决策在推动着公司,而非某个螺丝钉。
当然为了让螺丝钉能够正常甚至超常工作,公司自然会给螺丝钉一系列的福利保障。但如果公司不行了或者螺丝钉生锈了,螺丝钉就会被当做垃圾毫不留情地抛弃。
雷军的话大家都听腻了: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上天。可没人想过,假如有一天风停了,猪怎么办?大概已经吃的太肥,飞不动,只有掉下来摔死吧。
从这个角度看,北上广的白领们,整日忙忙碌碌,却分文不值。
他们以为自己在创造着价值,公司因为自己创造的价值而支付体面的薪水。恰恰相反,他们的价值只存在于程式化的简单机械重复性的任务中,并没有独特性和唯一性,他们只是一个个明码标价的商品,在此之外,没有任何附加的价值。
而白领们出入五星级,世界各地飞,在高级写字楼的格子间里埋头做着PPT,还天真地以为这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的。
其实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,没有什么本质区别。
女工们边干活边聊天八卦,白领们在茶水间传播着蜚短流长。女工们被机器取代了,白领们被更年轻和更便宜的白领替换了。
简言之,应对变化的抵抗力非常薄弱,一旦外界环境有变,而自己又看不透大局,势必被淘汰无疑。
缝纫女工们早就被淘汰了。今天的白领们,正排着队,拿着“破产”的号码牌,还浑然不觉。排到的人,比如前不久跳楼的中兴程序员,比如华为清理的35岁员工,比如高盛那些被AI取代的交易员,他们已经冷暖自知,却为时已晚。
因为雪崩来临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
而那些正躺在舒适区里乐不思蜀的白领们,做好准备迎接破产的那一天了吗?
四、未来——无用阶层
避免被折叠进 “无用阶层”!
有人说:未来的人类有80%人口属于垃圾人口,这对于仅占20%的有价值人口来说,会带来和制造极大的安全问题。
如何安置这80%的人呢?
曾经有个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,没有任何人能改变未来的“二八现象”。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这80%的人口,塞上一个「奶嘴」。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八卦、低成本、麻醉的信息中,让他们慢慢丧失理想和热情,以及思考的能力。
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存在二个思想误区——
第1个思想误区: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健康而稳定的状态:很快,社会上不再再存在“阶层逆袭”的说法。也不存在一夜暴富的可能性。很快,每个人都能过上一种稳定而踏实的生活。
其实,中国过去的2000年里,大部分时间都是阶层非常稳定的社会。西方这种数百年稳定发展的社会,阶层固化更是早已天经地义。
每一个时代,没有思想,不努力的人都将被淘汰成“垃圾人口”!
虽然稳定的年代上升通道受控受阻,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,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,古代也有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励志故事啊。
第2个思想误区: 那些办公室的白领们,总是自以为自己的表现领先于父母。认为父母落伍了……其实,每个社会都有一个大众职业,古代是农民、牧民,现在是蓝领、白领,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。
现在各种写字楼里格子间里,哼哧哼哧做重复ppt的年轻人,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,其实没有本质区别。
同理,当年父母在菜场讨价还价,多一份还是少一分,和现在年轻人在群里争先恐后的抢红包,状态也都差不多。
父母当年非要给电视剧遥控器套个塑料袋,和现在年轻人非要给手机套个壳差不多。当然,现在每天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和微博的人,和当年蹲在墙角嗑瓜子的人,也没什么区别!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社会从未改变。它只是在不停的轮回。所谓的变化,只不过是外在形式和工具而已。
也同样,随着新一轮经济的转型,这些在写字楼里做PPT的白领,也即将重复当年那些纺织女工被淘汰时的情景……
现代社会,上层社会加速为后代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,很多富豪通过子女的联姻,形成一个相互之间彼此关照对方事业的强化机制,关照了对方,也就等于关照了自己——强强联合!
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开始鼓吹中产阶级的崛起。什么是中产阶级?中产阶级以专业人士为代表,他们在法律、医学、金融、会计、技术等专业领域独当一面,是各行业的精英。
有钱有能力的人都在努力,白领有什么理由安逸目前的状态。
不论是哪个阶层,我们都要“甩开膀子加油干”!
延伸阅读
一场史无前例的白领破产潮,正在来袭!
来源:水木然(smr8700)
最近,我们在上海做一个项目,准备招一个部门经理,于是发了招聘启示,应聘的人符合条件的很少,这不算什么,最令我吃惊的是:他们基本上个个都是要求年薪百万以上。
放眼四望,诺大的上海,除去垄断国企/大牌的外企,再去掉正在被整顿的金融行业,给一个小小部门经理开出年薪百万待遇的公司,能有几个?
我仔细查看了手里拿着这些人的简历,发现几乎都是千篇一律,很难找到特征化或定位非常精准的东西。
现在开始思考两个问题:
1:如果把名片上公司名字划掉,你还剩什么?
2:如果离开你所在的平台,你还能做什么?
有多少人已经个人破产边缘,却还不自知。他们要么靠所在的苟延残喘的机构活着,要么总以为自己换一个公司就可以度过危机。
却不知,一场专门针对白领的更大危机正在来袭!
不要看现在歌照样唱,马照样跑,舞照样跳。如果看不透这场大变局,等轮到淘汰你的时候,你连叫一声的机会都没有。
01
其实,比企业“倒闭潮”更惊心的是人的“淘汰潮”。
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:
为什么我们经常听说“公司”倒闭,而没有听说过“人”的倒闭?
其核心原因:公司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,一切经济反应只传导到“公司”这个基本单元。
自从工业革命以来,人类的需求被整齐划一,在某个阶段全世界都需要某种产品,而且产品也是标准化的。这时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实施“海量、单品”的发展战略,即:把很多人团结起来生产某一种产品即可,比如鸦片、石油、武器、日用品、手机等等,这就是公司的形成逻辑。
这个时候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能,需要在目标和行为上最大化一致,这就要去除“人”的差异化,把“人”机器化,变成千人一面。由上层的少数人发布命令,让下层的大多数人去执行,这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结构,并影响到社会其它团队和组织的结构,甚至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金字塔。
于是公司(或其它组织)成了传统社会和商业的基本组成单位。公司的效能决定它存在的价值,效能低下的公司被淘汰,而人只是公司的一份子,如果所在的公司不行了,不过是换另外一家公司。所以,人是永远都有饭吃的。
但是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惊讶地发现,公司不再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,大量个体被解放,个人成了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。
大工业时代,个人的爱好和需求无法被精准对接,只能被归类和整齐划一,但是互联网却可以精确、高效地将个体需求激发并对接个体的特长,以各尽其才、各取所需为驱动力,努力实现“多个服务个体”对接“多种个性化需求”,让每位个体都能自我实现,把“面对面”变成了“点对点”,这就是互联网变革的基本原理。
大量的设计师、咨询师、律师、会计、美甲师、保姆、司机等等,都开始脱离企业去发展,过去受限于市场规模不能成立的特色小生意,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客户;过去受限于信息障碍不能满足的个性化需求,也能利用互联网找到生产者。
毫无疑问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定制化水平越来越高,这种趋势演绎也会越来越快。
个体崛起,组织下沉,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大变革,它不仅会让很多公司消失,而且将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。
02
于是,社会从金字塔形状变成了网状,与之相伴随的是“人”的升级:
过去: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谁,我只要按照命令去做事。
现在:我是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能发挥多大作用。
未来:我究竟是谁?我能为世界创造什么?
所以,“人”的主动性、独立性越来越强,可施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。
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性,我们可以在短短几十年光阴里经历“人”的三个时代特征,并且有幸已经进入三度空间,开始深度思考,上至对天地万物的迷茫,下至自我存在的反思。
人的创造性,只有这个阶段才能充分发挥。
最可怕的是,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,人还是那个人。至少还有80%的人总是在等待指令,太缺少主动性,这其实和坐以待毙没什么区别!
既然个体被明晰化了,未来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、权力、利益,这才是真正的“三权分立”。
你要用你的长处去创造“权力”,然后你所得到的每一分“利益”,都对应你承担的每一份“责任”。
今后不会有人再告诉你,你该怎么做,你能接收到的信息最多是一个目标,而不是一项任务。
世界要淘汰的,就是那批无力承担“责任”,而无度索要“权力”和 “利益”的人,或者因为找不到自我,而无法定位的人。
03
中国经济升级分为三个阶段:
1:制造业升级——旧时工厂关门——部分工人回农村(推动农业升级)
2:服务业升级——吸纳了部分工人(比如快递员/送餐员/滴滴司机等等)
3:经济机构升级——传统企业倒闭——白领失业潮开始
那么,这些因企业转型而丢弃的白领该怎么办?
可以肯定的是:他们即不可能回农村,也不愿意从事服务业。
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:当工厂里的蓝领已经大规模的被机器取代的时候,再想想那些写字楼里那些整天重复做PPT的白领们,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,还能安稳多久?
不要羡慕那些在北上深广的白领们,他们财富积累要么依靠行业红利,要么是前些年攒钱买的房子,大部分发的都是“时代财”,很少有人靠个人能力。虽然很多坐拥千万身价(房产),却都是工薪阶层,收入仅仅只能维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开销。
他们应对变化的抵抗力非常薄弱,一旦外界环境有变,而自己由看不透大局,被淘汰无疑。
出路在哪里?除了自己之外,没有人能救自己!
04
如今,绝大部分白领整日忙忙碌碌,却分文不值。
为什么不值钱呢?
这就好比淘宝兴起之后,绝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被拉低了,为什么呢?因为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。大部分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,凭什么你能卖的贵?
同理,绝大部分人之所以命比纸薄,是因为人与人的同质化太严重了……
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,从进入学校到离开学校的这20几年里,没有一个老师能启发他们如何认识自己:我的性格如何?我有什么优缺点?我适合做什么?
也很少有家长去有意识的启发孩子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,这些长者们完全忽视了我们的内在动能和潜能,导致我们长大之后成为千篇一律的皮囊。
这就是这传统教育和当今时代的错位:我们含辛茹苦的读了20几年的书,本以为自己满腹经纶,时刻准备大干一场,到了社会上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资质平平、平庸无奇的泛泛之辈。
其实哪有什么阶层固化,只是人与人之间严重趋同、严重同质化而已。我们的天赋、个性早就被磨平了,产品同质化最多导致产能过剩,而人的同质化导致整个社会都乱了章法:没有兴趣、没有特长、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拥而上、趋之若鹜。
以前衡量一个人的价值,是看它被打磨的成本是多少,不需要你有要多想法,只需要你很容易被管理和使用,这个时候人只不过是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。
而现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,是看他的个性和特长究竟有多出众,太需要你有自己想法了,甚至你要能超越框架的束缚,善于各种创新。
05
我们必须明白,社会上容易赚钱的行业,都不存在了,房地产?金融?互联网?虚拟货币?随着社会的完善,大张大合的动作很少了,未来更多的是各种细节的完善,需要的耐心/匠心/热心,一夜暴富或者一本万利的时代一去不返了。
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,各司其职,您的才华和创造力再也不被琐碎的生活摧残。不管你是想劈柴喂马、面朝大海,还是想周游列国、世外桃源,不管你是想以悠悠岁月立一技之长,还是想宠辱不惊看尽人间花开花落,都可以凭借兴趣和才华过上你所向往的生活。
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,传统组织会在转型过程中遭受撕裂一般的剧痛,一部分人会因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而忿忿不平,他们会因为被沦落为泛泛之辈而倍感失落,这个时代很美好也会残酷:你若不能创造价值,就没有存在价值。
未来,越稀缺、越有特长的人或企业越有价值,无可取代即等同于无限价值。
中国经济的上一波红利是“人口红利”,人口红利是按人头算的。下一波红利是“人心红利”,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出来。
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“爱好”会变得实用。很多小众兴趣、小众价值观、小众梦想都能被成全,这叫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,这才是社会大繁荣的基础。
这一次社会进步,就是人们找回自己、并各归其位的过程。这是中国经济的出路,也是企业的出路,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出路。
以此为基础,一切逻辑都将被推倒重建,一切规则都会被改写。
放眼四望,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场责任、权利和利益的再划分。
不管你信不信,这个世界只会变的越来越公平。固步自封、落后守旧者一定会被淘汰,创造者与创新者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自由.
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味这段话: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、满足现状者,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、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。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,唯改革者进,唯创新者强,唯改革创新者胜!
中国即将迎来最好的时代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:如何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,做一个最好的自己!
5年,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,
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+财经百宝箱
经济系列:经典书单 | 入门书籍 | 宏观框架 | 经济模型 | 经济预测 | 纳什均衡 | 简史 | 调控 | 学习体会 | 经济思维 | 供给侧改革 | 博奕论 | 科斯 | 奥地利学派 | 成本 | 学习手记 | 宏观思辩
金融系列:学习书目 | 金融体系 | 书单 | 投资思维 | 估值 | 银行 | 资产配置 | 投行 | 量化投资 | 建模 | 研究员 | 对冲基金 | 股市交易 | 行为金融 | 宏观分析 | 尽职调查 | 研究 | 金融读博
管理系列:企业案例 | 精选书单 | 公司治理 | 咨询模型 | 行业干货 | 商业分析 | 管理圣经 | 营销
财经系列:中产阶级 | 爱情经济学 | 奢侈品 | 有钱人 | 月饼证券化 | 屌丝值 | 选老公 | 雍正行长
学习资源:搜索技巧 | 顶尖课程 | 名牌大学课件 | 商业图书 | 文献管理 | 原始数据 | 金融网站 | 内部培训 | 投行并购 | 行研清单 | 国外学习APP | 英文文献 | 金融电影 | 工具包 | 免费资源
爆款文章:房价 | 一线城市 | 二胎 | 收入 | 80后 | 移民爸爸 | 学历 | 中产生存 | 花钱 | 求职机会 | 没背景 | 北京折叠 | 有多拼 | 世相绘 | 赚钱领域 | 励志青年 | 顶尖名校 | 城市 | 农村 | 寒门
读研读博:投稿经验 | 写论文 | 学术牛人 | 论文工具 | 科研工具 | 学术资源 | 读研 | 读博 | 找工作
统计系列:学习心得 | 推荐书目 | 实证分析 | 大师之见 | 计量之路 | 常见问题 | 必读 | 统计数据
名家之声:吴敬琏 | 张五常 | 李稻葵 | 许小年 | 张维迎 | 汪丁丁 | 陈志武 | 林毅夫 | 钱颖一 | 陆铭